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产业的实施意见
2022年12月08日 22时26分 信息来源:泸州市政府办公室 分享到:

泸市府发〔2022〕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为充分发挥新经济的先行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现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市委九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机遇,围绕推动“一体两翼”特色发展,将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强化创新功能和促进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以“产业链”思维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创造高品质生活,建设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创新示范区、西南地区重要的新经济产业创新高地。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主动发展新模式、寻找新商机、实现新价值;发挥政府引导、服务作用,加强统筹规划、产业指导、政策扶持,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以市场化思维打造新经济发展的先行区。

优势优先,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我市在数据存用、信创安全、智慧城市、文创体育、医疗健康等方面优势,努力在数据经济、信创经济、智能经济、创意经济、绿色经济、平台经济等方面实现突破。

创新驱动,成势见效。营造鼓励创新、敢为人先的氛围,构建激发创新活力、促进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经济价值。

(三)发展目标。

培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带动力的新经济企业,推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新产品,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新经济成为驱动泸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培育新经济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20家,到2026年,全市新经济产业发展水平进入成渝地区前列。

——聚集效应显著提高。新经济产业园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园区新引进培育新经济创新企业150家以上,集聚就业人员20000人以上,创建5个以上市级新经济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基地。

——应用场景显著增加。在白酒、物流、旅游、医养等优势行业打造50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形成一批“泸州典型示范案例”。

——新经济业态更加丰富。打造一批网红打卡地、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消费体验地、电竞基地、文创基地、呼叫外包中心,激发市场活力。

二、发展重点

(一)做强数据经济。

推进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扩展升级,加快中国电信魔镜慧眼基地(川南)、西南容灾备份中心、省农信黄舣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夯实川南大数据区域中心基础支撑服务能力。加大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力度,探索先进计算、边缘计算,打造西南地区重要的云计算基地。依托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等载体平台,提升数据清洗、标注、加工、分析等服务能力,实现“采存算管用”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快数据交易规则制定、确权定价、数据安全等方面探索,发挥泸州医疗健康和白酒行业数据优势,引导一批企业参与交易试点。

(二)做大信创经济。

稳步扩大“泸州造”信息创新通用整机产能,拓展平板、一体机等新型产品。以整机制造为牵引,引入信创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同发展网络通信设备、安全设备、外设配件等产业,打造信创全产业链协同制造基地。实施飞腾处理器+麒麟操作系统+安全能力(PKS)软件生态培育行动,以中国电子(泸州)产业园为支撑,大力引进和培育基于PKS体系架构的关键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开发及服务产业,鼓励数投集团、国久大数据、国信优易等企业依托信创云开展业务,推进PKS技术体系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形成“PKS+产业应用”创新示范,建设全国领先的“信创产业要塞”。

(三)做优智能经济。

聚焦“产业数字化”,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利用“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新技术,在优化产品创新设计、打造智能工厂、提升服务等方面为白酒、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物流等优质产业赋能。围绕营城创新,以一体化数字治理中枢,“一网协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惠民”和多应用功能为总体框架,推动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具有泸州特色的行业应用,培育融合应用产业。

(四)做靓创意经济。

依托泸州长江生态湿地新城、白酒酒庄、古镇古街、会展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加强直播与旅游、会展、电商等业态融合,培育一批高素质主播,推动网红经济发展。构建一批设计精良、设备齐全、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空间,融入运动休闲、美食娱乐等消费体验业态,打造文创主题旅游园区、网红打卡地和一批具有酒城特色的数字商圈(地标建筑),助推泸州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消费目的地。积极培育电子竞技产业,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开发一批形态丰富、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电竞产品,集聚一批优质电竞企业和战队,举办一批专业性强、认可度高、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竞赛事,带动电竞周边产业发展。

(五)做精绿色经济。

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市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可替代能源、节能环保、碳汇经济、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资源循环利用、环保管家等绿色产业。引导和鼓励传统环保企业应用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提高对环保前端信息的反应速度,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快智慧园区建设,促进园区管理和服务智能化、精细化、便捷化,提升园区运行效能和管理能力,降低入园企业能耗、排放,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

(六)做活平台经济。

推进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建设,发展科技金融服务、新型物流服务、产业发展研究服务、产业孵化服务、人才教育培训服务、呼叫外包服务等平台经济相关产业。进一步提升数据资源管理平台、酒城e通等平台功能,扩大使用范围,增加用户数量,探索引进字节跳动、阿里、美团等行业领军企业,构建互联互通和跨界融合的平台经济生态。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孵化培育跨境电商企业,促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泸州白酒产业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白酒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泸州市智慧医疗大数据中心和医养结合健康养老云医护平台,与医疗机构、养老院、商业保险等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试点个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主动健康管理、养老公寓、居家康养、康复保健、网上药房服务等大健康应用,实现医疗、医教、医养融合发展,助力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提升智慧工业物流云平台、仓储物流云平台、拉货宝等平台功能,实现供应链、仓储、货运安全、运输信息全方位智能化升级,助力泸州长江上游航运贸易中心建设。

三、空间载体

以新经济产业创新园、新经济产业生态园、新经济产业信创园为重点,推进泸州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经济产城融合示范区。各区县、园区根据自身产业优势和基础条件,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的新经济龙头企业,打造新经济产业特色园区和应用场景。

(一)新经济产业创新园。

以川酒集团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起步区,逐步拓展至高铁新城片区、泸州医教园区等区域,主要发展研发、金融服务、区域总部、网红经济、创意经济等业态,建设新经济产业科技研发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创新探索中心。

(二)新经济产业生态园。

以泸州长江生态湿地公园、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起步区,逐步向泸州云溪数字经济产业园、泸州第二医教园区等区域拓展,主要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创意经济,建设创新要素集聚、新兴产业活跃、智慧开放共享、绿色低碳生态的“未来数智城”。

(三)新经济产业信创园。

依托高新区众创中心、中国长城(泸州)信创示范园等载体,发展信创经济、数据经济、智能经济、创业孵化服务等业态,推动关联产业和要素集聚,建设新经济产业信创中心。提升双创中心产业孵化能力,培育“硬件制造+软件产品+行业应用”的信创及信息安全产业生态。

四、工作内容

(一)突出创新驱动。

充分发挥新经济企业主体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加强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努力建立一批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加快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工业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布局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二)突出招商引资。

整合全市资源,与产业链招商、驻外招商有机结合,精准招引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企业。与中国电子等一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开展新经济领域合作,促进新经济产业链式发展,集聚优质企业、优质项目。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引入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运营公司,整体负责新经济产业园区投资建设、企业招引、资本运营、企业服务等工作,形成“政府统筹、资源整合、平台运作”的运营管理机制。

(三)突出场景应用。

创新打造新经济发展的应用场景,面向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延伸拓展多个细分应用领域,发布“泸州新经济应用场景清单”,转变以项目、以补助换投资的发展模式,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应用试验田和广阔市场。进一步健全市数据资源管理服务平台功能,畅通政企数据双向流动通道,实施数据开放“负面清单”制度,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能开放的数据外,全面向社会开放。加强互联网数据与政务数据资源的配合应用,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开展数据资产平台化运营,在产业互联、行业精细化、精准营销等方面催生更多的新经济形态。

(四)突出企业培育。

建立新经济企业梯度成长培育机制,围绕“有技术”“有市场”两个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新经济种子企业、雏鹰企业、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挖潜拓面等作用,深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机制,帮助新经济企业解决生产经营、技术交流﹑人才招引、要素保障等方面困难问题。实施新经济产业提升推广工程,支持泸州新经济企业对外拓展业务和创建各类示范试点,不断提高本土新经济企业综合实力。

(五)突出人才引培。

贯彻落实《泸州市“酒城创新人才聚集行动”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促进新经济人才集聚。开展新经济优秀人才评选认定,建立新经济人才库和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对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提供服务保障。鼓励新经济企业与院校开展新经济人才培养联合办学,引导行业协会、培训机构探索中短期新经济培训教学。鼓励在泸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新经济相关专业,支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阶段院校开展新经济人才技术技能培训。

五、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市、区县(园区)联动的新经济发展服务协调机制和企业(项目)对口联系机制,针对新经济企业招商、落地、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时予以帮助解决。支持新经济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凡符合新经济产业重点发展的项目,给予优先布局、重点支持。各区县(园区)、市级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密切协作配合,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及时落地见效,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新经济产业园所在区县、园区承担主体建设责任,确定主要任务、可行路径,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促进新经济企业集聚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

围绕新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政务服务、运营服务、电力通讯、信息安全等保障。对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个体工商户,可依法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作为经营场所办理登记。鼓励创新型服务、产品先行先试,为新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创新融资方式,支持新经济发展。研究制定数据开放规范标准,促进数据要素开放增值。

(三)强化监测指导。

建立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及时掌握新经济发展情况和发展规律。重点围绕产业导入、招商引资、争资引项、企业服务、经济贡献等任务目标开展监测,有关单位加强工作指导,通报任务推进情况,推动新经济产业发展取得实效。

(四)强化宣传推广。

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融合的方式对扶持新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以及新经济典型案例进行宣传,为促进全市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好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外地理标志产品博览会、中国(泸州)西南商品博览会等平台资源,组织召开推介会、高峰论坛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宣传推广泸州新经济企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提升全国影响力。

泸州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2日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