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审核权限下放改革
2021年01月04日 18时00分 信息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分享到:

泸州市民政系统采取有力举措,主动破解社会救助改革权责划分不清、办理流程繁琐、审批监管缺位3个难题,全面实施社会救助审核权限下放改革,实现了放得下”“走得稳”“做得实目标。

一、主动破解“权责划分不清”难题,“三措并举”确保权限放得下一是坚持试点先行。在深入调查、全面了解全市126个乡镇(街道)基础上,确定纳溪区大渡口镇为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改革试点镇,通过区政府授权下放到乡镇(街道)实施,突出重点对优化审核审批流程、精简救助申请材料、提高经办服务能力、完善监督管理渠道、做好救助政策宣传、加强日常动态管理等内容进行有益探索,形成试点经验。试点期间,共接收群众救助申请168人次,有159人符合条件纳入救助保障。二是建好责任清单。制定县(区)、镇、村(社区)三级责任清单,明确县民政局承担监管职能,负责社会救助政策及保障标准的制定、资金发放与监管、备案对象随机抽查等工作;明确乡镇(街道)主体责任,依法依规做好受理、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确认等工作;明确村(社区)协助做好社会救助申请、经济状况核查、公开公示等工作。通过构建县、乡、村三级责任明晰、分工协作、运行规范的责任体系,推动审核权限和监管职能有效分离。三是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就业救助衔接、延保渐退、待遇暂缓发放、主动发现、特殊对象救助、失信惩戒、容错七个方面工作机制,统一全市困难家庭刚性支出和赡养(抚养、扶养)费、教育、医疗、照护、社会保障性等支出核定标准。修订出台泸州市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等工作规程和《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低保公开评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建立社会救助失信人员黑名单制度,将不如实提供收入信息、提供虚假资料等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纳入全市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失信惩戒,从源头消除骗保行为。

二、主动破解“办理流程繁琐”难题“三化同步”确保改革走得稳一是“一证两书”简化资料。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证明要求,进一步简化审核审批流程,取消收入、病历诊断等证明材料,只需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诚信承诺书、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委托书一证两书即可申请救助。二是“一门受理”优化流程。优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建设,设立由民政、卫计、残联、教育、社保等单位组成的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社会救助服务窗口,推行统一受理、集中管理、按责转办,制定窗口接件、转办工作制度、社会救助业务办理流程图,群众只需到乡镇(街道)一门受理窗口提供一证两书即可快速办理。三是“一网通办”智能化办理。全市投入100余万元购买信息交互智能终端,用于采集申请人身份证、社保卡、指纹、签名等信息,全面采用互联网+社会救助新模式,实现申请无材料、核查掌上办、档案电子化。社会救助事项审核审批流程再造后,低保和特困人员从申请到审核确认仅需10天,救急难当天申请当天救助。

三、主动破解“审批监管缺位”难题,“三管齐下”确保监管做得实一是强化信息核对机制。依托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核对平台,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对申请对象和保障对象的家庭人口、可支配收入、家庭财产等情况进行定期、及时核对,实现房产、车辆等信息24小时内反馈核查结果。二是建立长期公示机制。统一乡镇(街道)、村(社区)公示栏内容,对政策流程、审核确认意见和长期公示工作进行规范。依托公共平台、乡镇(街道)办事大厅电子显示屏、村(社区)、组务公开栏做好政策要求、工作流程、救助标准、保障对象、监督电话等内容的长期公示,倾力打造阳光救助三是建立多维监管机制。县(区)建立民政、纪检、审计、财政等部门多维监管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实行社会救助一窗口办理、一站式服务、一平台共享和全流程监督,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免费代办制、AB岗工作制等日常工作制度。加大入户抽查力度,建立抽查核实台账,当年新增对象的抽查比例不低于30%,复查、信息比对中核查出的问题数据入户调查率达到100%,上访、信访、投诉等问题的调查核实率达到100%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