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驱动消费扩容升级的建议
2024年03月20日 14时43分 信息来源:大河网 分享到:

恢复和扩大消费是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随着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见效、消费规模快速恢复、消费条件持续改善和消费场景加快创新,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日益显现。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持续增长的基础不牢,消费结构性矛盾凸显,新型消费市场尚需培育成熟。我国数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若要持续促进消费增长,培育消费新模式,就必须加快数字赋能,加快完善新型消费基础措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不断优化数字消费环境,加快创新消费场景模式,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

一、消费持续恢复向好,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

1.消费水平快速恢复。在“促消费、扩内需”政策组合拳的推动下,我国消费水平持续恢复向好,消费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2023年,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71495亿元,同比增长7.2%,商品零售额418605亿,同比增长5.8%,内需对国内经济的贡献率为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长率5.8%,餐饮收入增长率20.4%。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累计贡献率为83.2%,拉动GDP增长了4.4个百分点。我国的消费类企业数量也稳步回升,2023年累计新增消费类企业数量同比增长30.9%,较2019年增长37%。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长14.2%,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0个百分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6.1%,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0个百分点。

2.消费条件持续改善。以中心商圈及商业街区为核心、以社区商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城市消费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已经取得明显进步。截至2023年12月,全国3万平方米以上已开业购物中心总数超过6100个,总建筑面积超5.3亿平方米。现代物流快速发展,基础交通设施城镇覆盖率和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高。202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06万亿,同比增长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务相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明显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水平。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发展迅速,截至2023年底,我国的5G基站总数已达328.2万,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终端连接数约3.65亿户,千兆宽带用户也达到了1362万户。

3.消费场景加快创新。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多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等特点,在优化传统消费供给的同时,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为消费市场增添了新活力。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的日均客流量同比增长1.6倍;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比2019年同期增长49.0%;演出票房收入20.1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82.6%。网络零售额154264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4%,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7.6%;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达1.98万亿元,同比增长60.6%;特色商业街区、品牌体验店等新消费场景竞相涌现,带动实体店铺经营持续改善。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其中专业店和便利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4.3%和7.5%。新型数字技术逐步向消费领域渗透,“5G+智慧教育”的试点项目达到了109个,互联网医疗用户达3.64亿户,超高清视频、数字渲染、全息互动等数字技术在赛事直播、文体旅游等领域大放异彩,展示了数字技术在扩展数字消费场景方面的巨大潜力。

二、持续促进消费存在巨大压力

1.消费持续扩大的基础不牢。一是居民收入增速不及预期,不能消费。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亿元,同比增长6.3%,较上半年下滑了0.2个百分点,比2019年同期下滑了2.5个百分点。二是经济不明朗,不敢消费。202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5.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6.67万亿元,人均新增存款1.2万元,显著超过2020—2022年的同期平均水平,存在“不敢消费”现象。三是消费信心不足。2023年前10个月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相比2019年同期仅增长了16.3%,2019—2023的复合增长率仅为3.8%,后三个季度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滑落到90以下,消费者预期指数88.1,远低于2019年同期的125。

2.消费结构性矛盾凸显。一是供需结构性失衡。2023年居民消费行为更加理性,追求“更高性价比”;国货品牌成为引领消费的新潮流;消费理念正在逐渐向“绿色”“智能”的方向转变。但是,消费品产业同质化严重,自主品牌建设滞后,高端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短缺,尚未形成井然有序的绿色产业链,绿色消费品无法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新需求。二是消费结构失衡。2023年度出行类和饮食类的消费复苏较快,但汽车、电子产品、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表现相对疲软,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更是停滞不前。三是消费主体结构失衡。占比较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遭受疫情和经济波动的冲击较大,不敢、不能和不愿消费。城镇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5%左右,农民消费需求远未释放。

3.新型消费市场尚需培育成熟。一是消费新形态领域的有效供给不足。新生代需要的游戏、二次元、极限运动等的新消费品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银发族”的悦老、适老消费品、新“城市人”的住房、教育和医疗消费、“她经济”需求的高品质文创和悦己消费品、高净值人群的高端消费等也得不到满足。养老养育、文化旅游、绿色低碳等领域消费供给不足。二是消费新业态领域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仍需加强。数字技术赋能智慧产品和智慧零售、数字文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消费新业态需要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融合能力的连接深度不够。新型消费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开拓消费新业态并设计消费新场景的创新人才远不能满足需求。三是新型消费监管需要优化。在网上购物、直播打赏、游戏装备等新消费场景中,过度强调感官审美,追逐短时愉悦和自我表现,从而导致了盲目、过度和冲动消费等行为时常发生。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的品质亟待提升。新型消费品的质量、社区团购的虚假宣传、闲置经济的交易侵权、平台无序竞争、用户隐私泄露、劳动纠纷等问题频发,故而在监管上需要持续优化和创新。

三、数字经济助力消费扩容提质的举措

1.加快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围绕消费升级需求,适度超前布局建设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创新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教育、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传统商业、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快递服务站、无人售货机等智能终端设施建设和资源共享,以便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消费新业态新模式。

2.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在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加大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整合开发力度。结合公共数据、企业数据、消费者个人数据等不同数据的主体特点,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破除政府、公共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内部及主体之间的数据壁垒。鼓励平台企业通过深入挖掘数据要素、合理应用算法技术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为企业提供算力资源支持。

3.不断优化数字消费环境。顺应数字经济和数字消费发展规律,及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促进平台经济在规范中创新发展。加快消费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长效监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加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完善跨部门综合监管、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机制,加大对网络交易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力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4.加快创新消费场景模式。加快新的数字技术应用,赋能传统消费场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先进机器人、3D制造等,让数字技术为传统消费场景赋能。对传统商圈进行数字化改造,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线上排队、智慧会员、在线直播、智能停车等智慧应用落地,通过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驻留时间、出行时段、消费偏好等数据,及时调整运营方向,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推动5G、千兆光网在重点商圈全覆盖。加快使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配送车等新型数字消费智能终端。

5.鼓励平台企业创新发展。打造贴近百姓、丰富多元的数字消费服务平台,提供线上线下融合互动、交易方式灵活多样的消费环境;探索同一场景内跨业态消费合作,促进商品消费与服务消费相互转化;加快多元电商直播产业模式升级;规模化发展普惠式、共享式直播经济、云端带货,构建社交电商、私域电商、直播电商等大众化数字消费新形态;布局消费元宇宙,构建虚实联动、沉浸体验、场景开放的消费新模式。加快培育消费新业态。赋予产品数字性能,创新消费模式。提供丰富的数字生活新体验,带动信息技术产品、服务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提升消费者的获得感。

6.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支持企业拓展“互联网+”的消费新场景,打造消费新品牌,对网络消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要予以物质奖励。引导平台企业发放便利店、美容美发等消费券,提高生活服务行业“触网”率,激发社区商业活力。鼓励企业面向参加抗疫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群体,给予电子产品、信息消费、休闲度假专属折扣消费礼遇。

7.促进数字消费治理升级。深化数字消费领域的“放管服”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以问题为导向,完善数字用户、消费技术、数据流动等数字消费监管体系。加快监管技术数字化应用,改善数字消费云监管设施。构建安全可靠的数据要素市场管控机制,强化网络和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关键数据保护。加速数据资源系统的集成、融通、共享,增强风险监测的前瞻性、穿透性和联动性。

【作者:任爱莲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李梦雨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本文系2023年度商务部促消费专项课题“数字经济对消费促进的效应评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