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天府新动能丨数字经济时代的四川
2021年01月25日 15时43分 信息来源:封面新闻 分享到:

《数字天府新动能》开栏语: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的建设工作与大家的生活、生产、治理密不可分,也将深刻改变四川未来的经济社会面貌。封面新闻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数字天府新动能》,聚焦四川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驱动,以推动数字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重点,以集聚高端人才和培育市场主体为引领,加快数字技术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开放合作,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公共服务、产业生态和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更多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试验成果,加速促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数字天府新动能》系列报道将以“数字创新”“数字动力”“数字赋能”的媒体观察视角,探索揭示推动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数字创新”视角重点关注四川初步构建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包括试验布局、城市智慧治理和各类创新示范等;“数字动力”视角重点关注数字产业化,展现四川推动数字产业成链集群,以及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和高成长创新型企业的优秀案例;“数字赋能”视角重点关注产业数字化,展现加快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罗曙驰

写在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一周年之际

当我们在谈论发展的时候,也是在描绘未来。

上个月,四川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围绕发展的讨论,锚定了这样的未来——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必须承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首次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以及智能汽车、智能产品等带来的先进生产方式,已经向世人,展示了数字经济时代的远景。

我们的一只脚踩在现实,另一只脚已踏进未来。

未来已来

“1/6”的试验区

2021年1月25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和四川省委网信办主办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综合信息平台上线。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智能主导、价值共创的产业变革,摩拳擦掌,迫不及待想要依托该平台,塑造数字经济时代的又一个样板。

同时,《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已于近期印发,关于四川数字经济时代的未来,再次出现: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

第一次眺望这样的“未来”,是2019年8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提,用三年时间实现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万亿元。

《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支撑数字经济目标实现的建设任务非常明确:到2022年底,全省5G基站总量达到12万个,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15万架,设备联网数量达到1000万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示范场景20个以上,打造车路协同示范线路3条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0万个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0个、产业技术创新设施600个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认为,四川是有底气的。“四川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既有强大的实体经济产业集群也有面向全国乃至全球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创新公司。实体经济方面,国家在四川布局了一大批军工企业、国有企业、科研院所,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四川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制药、食品和现代化农业等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奠定了四川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上述领域将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应用领域,从需求和应用牵引数字经济的落地。”

张云勇还举例说,“四川的互联网及新兴科技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互联网+’总指数城市100强中,成都仅次于深圳、广州、北京和上海,排名第五,在中西部城市中排名第一,四川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小而美,有一大批成都起家把成都当作核心研发基地的优质互联网企业深耕着细分领域。此外,四川教育和科研力量发达,一批双一流高校为数字经济产学研用输送了大量的创新人才。四川也是中西部规模最大、孵化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国一流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载体群落,在鼓励资本和金融支持方面独树一帜。”

统计数据进一步提供佐证。2018年四川的数字经济总量超过了1.2万亿元,数字经济指数、数字消费力、大数据应用水平等指标都排名全国前列。2019年,四川的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了1.4万亿元,增长15%左右,占GDP比重超过了30%。

这一年,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2019年10月20日,河北省(雄安新区)、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重庆市、四川省,接受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授牌,正式启动国家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舒红平认为,在那一刻,未来已来。他表示,四川成为“1/6”,深藏选择与被选择的故事。

选择心之所向。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上,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顶层设计掷地有声,明确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制高点,成立四川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到2019年1月的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5+1”具体怎么落实已有“施工图”。其中一方面,就是要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行之所依方能被选择。纳入先行先试试验区之前,四川已经先后出台《四川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等;四川省5G产业联盟,四川省人工智能联盟,四川省区块链行业协会,超高清视频(四川制作技术协同)中心等在2019年纷纷成立;2019世界工业互联网大会、APEC中小企业数字经济发展大会暨2019中国(四川)中小微企业云服务大会等,接续召开。

将至已至

数字化里的经济蓝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示,布局试验区时,“根据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综合考虑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在前期工作较深入、数字化转型走在前列、代表性引领性较强的区域,开展先行先试”。

再看国家交付给四川的重任。“重庆市、四川省重点探索数字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开展超大城市智慧治理,加强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以智能化应用为重点,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发展。”2019年授牌之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作了解答,“通过3年左右探索,力争在试验区构建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对成熟的政策改革举措和典型案例示范及时向全国推广,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落棋四川,下着明确——聚焦四大任务: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推进新治理、夯实新设施;突出五个重点: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载体、开放合作。

张云勇认为,四川已经在数字经济版图中找准了位置,总体上就是沿着“十四五”规划的方向,发挥自身优势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借助数字经济联手重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和促进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事实上,继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数字经济领域的“川渝一盘棋”如虎得翼。同年3月召开的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共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目前,四川、重庆已经签署共同推进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印发川渝通办事项第一批清单,树起“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品牌;两地人社网络实现人社信息化“两地通”,携手设立社保卡川渝通办服务网点计1071个;“智游天府码”与“惠游重庆码”完成对接,实现“一码通川渝”;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实现实时共享,推动生态共建、环境共保。两地还签订了城市管理领域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市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智慧城管建设相互融合等9个方面深化合作。

川渝“数字双城经济圈”的成果,是四川省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成果的切片。经过一年的试验验证,有太多亮眼之处值得关注。

“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四条主线,四川已经出台相关政策文件超过20项。近一年来,还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试验区已经初步储备形成了18项经验成果,包括积微物联打造“循环闲废资源专业处置平台”服务传统钢铁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跨行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合作建设、成都市构建“11153”数字治理体系,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体系、国星宇航打造基于卫星遥感与物联网的公路建设全过程智慧管控平台、数字赋能传统川菜产业数字化升级等。

从数据上看,压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2020年,四川的数字化经济也可圈可点:2020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直接贡献增加值2699.8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全年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最新印发的《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建设工作方案》,再次部署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的20项重点任务,罗列61项重点任务清单。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通过加强统筹协调,强化人才引领,加大政策支持和注重评估运用等保障措施,推动重点任务落实。

如研究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人才招引政策,支持成都完善“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川创新创业。支持在川高等院校设置数字经济相关专业,与数字经济领域企业联合办学。制定发布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数字经济产业地图等。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