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隐私计算、人工智能+安全等一系列新安全技术推动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并加快流通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为更好地运用新安全技术,探求新安全技术促进数据高效流通的方向和路径。课题组调研省内外多种实体和多样应用场景,经深入研究分析,结合我省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一、数字经济新阶段下新安全技术的应用
实践表明,数据的要素作用只有在安全、高效流通中才能充分发挥价值。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安全技术适配数据要素流通的应用模式,提升数据流通的安全性,现已应用于金融、供应链、医疗、不动产等领域的新兴应用等。
随着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安全技术的推广运用,新安全技术在现实中的局限、发展的困境也逐步显现。在实践中,存在技术成熟度顾虑大、探索场景应用还需深入等应用难点;同时,深度改造增加难度、规模化应用难,叠加触及深层次问题,增加新安全技术应用难度。
二、经验与启示
国内各行业密切跟踪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安全技术,实体、企业不断探索实践,新安全技术逐步在国内推广应用、形成有效的经验做法。如国家十六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数据开发利用支撑技术的部署应用等;如“中国数谷”以杭州高新区(滨江)为核心,重点建设数据产业集聚区,深圳福田区率先搭建信创架构隐私计算平台,我省的国能大数据公司开发设计水电工业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平台等。
三、研究分析
通过分析研究有关成效和困境,在安全需求、精准运用、配套举措、发展考量等方面的经验更应重视和借鉴。一是数据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安全需求要明确。隐私计算等新安全技术应针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和销毁等环节有效防护安全风险。二是新安全技术运用要精准。运用新安全技术要明确目标,特别是在推广应用时要明确重在验证技术模式,还是运营模式,或是场景要求等。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三是配套运用新安全技术。要配套相应的安全管理流程和制度,拥有一支具备新安全技术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等。四是多样信息化新技术要融合应用。要解决好与其他信息化技术互操作性问题,需要实现安全协同,要做好个人隐私保护。
四、政策建议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夯实运用新技术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的基础保障。制定和完善数据安全保护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数据产权和使用权,加强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二是加强数据安全技术创新,把握新技术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的重要手段。引导企业加大对数据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系统加强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建设。三是构建数据安全新生态,丰富促进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的有效举措。开展合规指导,督促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促进产业发展,协同解决数据流动“堵点”“难点”。四是开展试点探索,做好推动数据安全高效流通的关键环节。推动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开展数据确权登记、价值评估、对接交易等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