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经济赋能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2023年08月08日 09时06分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部署。近几年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总体放缓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呈现出逆势上扬的发展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产生了巨大发展潜力。陕西把文化旅游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个万亿级产业集群之一,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构建支撑有力的文化建设体系,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上争做西部示范,要“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文旅融合”。以数字经济赋能文化产业,是助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加大创新力度,以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是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性因素。科技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大创新力度,以数字技术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内在规律性。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一直扮演着IP库的角色,科技扮演着创新性工具的角色,两者融合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向文化资源、文化创作寻求IP,并具象呈现为其他符号载体。在文化与科技的逐步融合过程中,科学技术不断渗透到文化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催生出文化产业的新产品、新服务,并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新业态,进而促进文化生产消费和文化资源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实现多样化发展。

在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显示,文化科技融合能力位居前两位的浙江和广东,其文化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超过4000家,远远领先于其他省份。可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对于促进文化载体形式不断丰富、文化内容和创意不断革新,促进文化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各级地方政府应积极引导和鼓励科技企业加大对核心技术、软件等的研发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为文化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同时,推进政策迭代升级、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在人才、资金、机制等多方面助力文化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带动牵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动发展,从而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坚实的制度保障是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各级地方政府可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适宜的产业政策,可以创造良好的市场制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基础公共设施、创建有利于创新和技术发展的环境、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等,能够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同时,通过专项政策的支持,不仅可以用配套的政策协调各项宏观经济控制手段,实现资源最优配置,而且可以推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路线,其中大多数城市出台了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

另一方面,通过各项政策的引导和激励,带动地方加大投入力度。以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例,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0.46%。而由文化和旅游部编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1》数据显示,上海、浙江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早在2000年就已高达0.77%、0.79%。从1995年至今,浙江、上海、广东等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地区,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这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省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呈下降态势。投资不足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在保障充足的经费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完善各项地方法律法规,构建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吸引大型平台企业,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做好各项基础保障措施,为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资金不仅来自于企业本身,也来自金融行业的支持,不仅来自于本地的企业及金融行业,也来自外地的企业和相关行业。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创造宽松的金融环境,提供相应的制度保证和文化产业的信贷优惠政策,对文化产业用于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信用贷款提供低息、无息的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吸引外部资金投入,从而促进地区文化产业整体创新发展。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创新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

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系统推进,通过健全完善产业政策支撑体系、打造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强化对企业家的正向激励、创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等途径,持续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对文创企业开展专题调研,进行纾困解难政策解读,及时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通过低息贷款等方式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中小微文创企业健康发展,组织文创企业积极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精品文旅演艺项目。

四、建立标准数字资源库,将文化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7月29日考察汉中时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文化产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原料。文化产业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培育了更多载体和形式。

一是应全面启动实施文化资源普查工作,省、市、县、乡多层面系统调查文化的实物、遗迹、文献资料等,分级分类登记备案,加快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深层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文化产业现代化发展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和传媒技术手段,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通过VR、AR互动交互体验,打造逼真的三维虚拟场景,全方位多视角展现昔日古都、遗址、文物的风貌;通过云平台、5G云剧场、全息剧场、全视野展示、AR展示、手机终端多种途径,丰富传播传承新途径。与此同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契机,扩大对外传播和宣传力度,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作者:韩海燕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邱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网站
主办单位:四川省大数据中心
单位地址:成都市高新区天府一街535号 两江国际A座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10.0及以上浏览器。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