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资阳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打好系列“组合牌”,形成数字资阳建设“多点开花”新格局。
打好“保障牌”。一是建强工作机制。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今年以来,市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定期通报、约谈制度,通报政务数据共享开放工作推进情况11期、印发工作提示单2期。二是坚持政策引领。印发《资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规范资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提高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绩效。今年以来,累计评审信息化项目设计方案25个,验收信息化项目5个,减少分配云资源费用100余万元。三是带好工作队伍。在市级部门选派既懂业务流程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员50名,组建数字专员队伍。坚持“修内功”和“走出去”相结合,开展专题业务类培训10余次,并组织赴成都、乐山、德阳等地区学习经验,为数字资阳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打好“基础牌”。一是加快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推进电子政务外网纵向覆盖和横向接入,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完成政务外网IPv6升级改造,优化平台接入授权监管和安全事件预警处置功能,预警暴力破解、信息窃取、挖矿等安全事件2.5万余起。二是优化政务云管理。完成政务云HCS平台上的业务系统迁移部署至新平台,具备提供CPU资源3万核、内存资源90T、存储资源7500T的云资源能力,为全市60个部门(单位)、221个业务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投资2000万建设“云网”安全运营中心,今年共开展“云网”安全联合应急预案演练5次,及时向风险源发布限时整改通知12份。三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持续开展“数据大会战”,发布共享资源目录1.2万余个、开放资源目录1万余个,完成189个容量过万的大容量数据省级级联,数据容量约合计超44亿条,资源有效率100%。加快成德眉资数据专区建设,完成资阳生态环保、自然规划、交通建设等12个领域数据汇交近200余条(类)资源。推进国、省级政务数据回流,建立了“国家-省-市-部门(区)”四级协同供需对接机制,申请国家部委数据接口114个,调用5000余次,支持在天府通办(资阳应用)、资阳市民云APP等移动应用中高频办事场景的数据在线查验。
打好“应用牌”。一是织密疫情管控“数网”。2022年4月上线“资阳报备”系统,运用人社、交通、交警等多领域数据,对外来返资人员实行全流程数据管控,截至目前有效形成闭环阳性人员管理处置24起,报备总量超125万人次。二是优化“城市大脑”场景。接入29个部门127个系统,支撑13个跨部门应用场景,汇聚7600余万条数据,完成乡村振兴、民政服务等4个重大专题数据分析,打造防汛指挥、网络理政日常管理、美丽雁城等4个智慧场景应用建设,积极构建全天候全时段在线监测、分析预测、应急指挥的智能城市治理运行体系。2022年11月,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智慧城市展中荣获“2022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奖项。三是提升数字政务服务效能。建成天府通办资阳分站点,上线应用120个,“掌上办”专区应用20个,打造“老年服务专区”“惠民惠农一卡通”等特色服务专区。依托“资阳市民云”APP,上线挂号就医、婚姻登记、金熊猫卡等270项服务,服务群众超2500万人次。四是畅通网络民意“绿色通道”。建成集门户网站、书记市长信箱、网络留言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于一体网络理政平台,吸纳35条热线、11个网信留言。今年以来,累计受理群众诉求近34万件,按时办结率99.97%,群众满意率99.89%,梳理形成研判社情民意动向信息234期,为市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