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安全机关公开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实施的重大网络攻击案。NSA先是通过入侵境外品牌手机的短信漏洞,悄悄控制了授时中心工作人员的手机,然后通过手机,获得授时中心办公电脑的权限,并展开一系列后续攻击。手机中被故意植入的后门和漏洞,成为本次入侵的起点。该事件再次表明,没有网络空间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疆域。网络空间也体现国家主权,保障网络空间安全也就是保障国家主权。现行互联网协议(IP)体系的结构性缺陷对各国网络主权构成根本性挑战。第一,网络空间治理呈单边垄断格局,一些西方国家凭借IP体系创始优势主导根服务器、域名解析等核心资源,形成从顶层逻辑至物理设施的系统性网络霸权。第二,IP架构存在原生安全基因缺失,数据包源地址可伪造,通信链路易被监听,隐私保护与数字资产权益难以保障,安全事件频发且溯源困难。第三,协议体系僵化且演进困难,IPv6仅扩展地址数量而未触动治理架构,域名系统等关键系统仍受单一主体控制,难以支撑多边共治的主权网络需求。如果固守现行IP体系,实际上就是将安全基石构筑于流沙之上。
历经多年深耕布局,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韧性最强的网络治理体系,但在理论创新、规则主导等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需围绕技术突破、基建升级、开放合作、治理优化四大维度系统推进。我国研究团队提出的多边共管多标识网络体系(Multi-Identifier Network,简称“MIN”)为全球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一个渐进可部署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应用案例。
MIN打破了传统互联网依赖单一标识和中心化管理的局限,通过融合身份、内容、北斗定位等多标识信息和区块链技术,开创了各国共同参与网络治理的新模式,真正让每个国家都能自主掌握网络主权,确保数据流动可追溯、可管控。MIN自2019年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入选领先科技成果以来,已在全球五大洲搭建测试平台,经过多次高强度网络攻防实战考验始终稳如磐石。尤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金融等对安全要求极高的领域,MIN依靠自身强大的安全防护能力和全程可追溯机制,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目前全球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存在一个误区——在一个无法可靠溯源的IP网络空间上建设可信数据空间,这种做法只会事倍功半。这就好比一座古代城池,若无法有效管理,就不能确保城中居民与访客皆为良民,其中很可能混入匪盗,那么,城中银铺的银子即便有专人看守,也始终存在风险。而在多边共管共治的网络空间MIN中,每座城池都很安全,所有居民及访客都身份可信、行为可溯,即使没有专人看守,银子也会安全无虞。“银子”就是网络空间里的数据,唯有从网络底层构筑可信环境,才能让数据真正安全流通。
近年来,中国信创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已成功研发出鸿蒙、麒麟等自主操作系统,构建起自主商用密码体系SM系列,并自主设计开发出多款CPU。此外,计算机与服务器主板、存储芯片板卡、各种办公软件、互联网应用的后台及客服端等,均已实现自主研发及生产。然而,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进程只能说完成了90%,难以到达100%。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国产操作系统所依赖的底层网络架构,仍处于他人所搭建的体系之中。
从这个角度说,MIN及基于国密自主设计研发生产的SuperSIM卡,既可以成为维护数字边疆的战略利器,也将为引领全球网络治理体系变革提供技术范式。我们需要进一步凝聚政府、学术、产业、社会多元合力,筑牢数字边疆安全防线,使网络主权真正成为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柱,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作者李挥系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未来网络测试床北大节点主任、北大深研院—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主权可信互联网联合实验室主任,作者许锡明系中国移动集团中移互联网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权可信互联网联合实验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