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要抓好数字经济新机遇
2022年09月29日 10时25分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

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数字经济是当今中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形态之一。因为疫情的冲击,一些企业招聘需求减少,导致大学生群体就业压力上升。一方面是就业难,但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呈现结构性矛盾。当下,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企业急需熟练掌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专业人才,这些缺口本应该部分由高校毕业生来填充。而从现实来看,高校数字人才培养还需要深化改革,顺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规划的出台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为进一步稳经济、保就业提供有力支撑。虽然经济增速放缓,这个招聘季,包括外卖平台在内的互联网公司,仍然启动了较大规模的招聘,保持着良好的势头。另外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780万个,小程序、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服务商共带动290万个就业机会。可见数字经济在创造就业岗位和吸纳就业方面的能力。

在此形势下,应深挖数字经济的潜力,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就业、稳就业作用,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从理顺社会机制方面,健全与数字经济时代就业相匹配的保障制度;从高校人才培养方面,提高大学生数字化素养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数字经济企业要主动参与数字人才培养,提升就业吸纳能力,为毕业生提供持续稳定的就业岗位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数字经济环境下,由于信息沟通更加便捷,岗位流动性会增加,各种短期、灵活、跨区域的就业形式会逐步增加。社会保障制度要调整适应数字经济下的新型劳动关系,明确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责任与义务,适时调整相关的法律法规,覆盖新型的就业人群。如改革社保体系,让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岗位享受完善的社会保障。通过保障体系提升职业安全感。同时,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将线下培训与线上培训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互联网+教育”等模式,开展差异化培训。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数字时代的思维与素养,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从专业设置角度来讲,高校要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数字学科技术研究基地平台,促进技术产出与转化应用协同发展。从人才培养过程来说,要不断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从而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就业素质和学习能力。从校企合作育人的角度来说,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倡导大型互联网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将实践课堂延伸到数字化产业中,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转换。从理念和观念变革方面来说,要引导毕业生充分认识到数字时代的特征,深刻认识数字经济所带来的生产生活领域的变革,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广阔就业空间,先就业再择业。

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要创造条件稳住数字经济领域,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聚焦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领域,完善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培育有利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催生出更多新就业形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要为毕业生提供长期成长培养方案和合理的发展空间,帮助毕业生稳就业、就好业。

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然成为新型就业岗位的“孵化器”和“蓄水池”,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这种趋势相应地对人才素质的多样化要求正在进一步提升。无论是政府、高校还是企业,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就业模式,特别是在顶层设计层面,对新兴行业高新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就业引导,应及早布局、及早谋划、及早行动。

(作者:侯小林,系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