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亿的项目 背后6万条数据——记者直击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大数据试验的背后故事
2021年03月04日 09时24分 信息来源:成都日报 分享到:


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建设中的乡村会客厅项目。记者张青青摄

小乡村+大数据

拥有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堵点何在?——要发展,先“拉直”问号

30余个表单,20多人,入户走访近2.7万户——6万条数据,为小村画像

围绕“自然、文化、人才、产业、项目”采集数据——乡村资源精准匹配市场

投资1亿余元的项目上马前,采集了6万多条数据,这样的采集量并非来自大数据公司,而是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简阳家风荷乡教育文化主题村(乡村会客厅)项目上马之前所做的工作。

其实在成都乡村,投资1亿余元的项目并不算大。但为什么需要采集这么多的信息?采集的信息最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昨日,记者在荷桥村得到了答案。

为什么采集数据?

摸清“拥有什么?想干什么?

能干什么?堵点何在?”

荷桥村位于龙泉山脉以东,全村3000多人。由于自然条件等因素,历史上是省定贫困村,村民中三分之一是贫困人口。2017年,成功“脱贫摘帽”。纵向看,进步不小;横向比,差距还大。

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已经开启。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如何振兴?刚刚脱贫时,荷桥也是一脸迷茫。困惑时刻,四川知音元集团被当地招引进来。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乡村振兴全链条综合运营的服务商,公司之前的发展重心在成都西部,深耕乡村已十余年。

响应成都市“东进”战略的号召,该公司近两年来在简阳市布局了新的产业点位。

公司董事长潘冬梅坦言,刚来的时候,确实也不知道要干什么,能干什么,甚至当地有什么资源都不知道。一句话概括:家底不清,方向不明。拥有什么?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堵点何在?——一大堆的问号在等着潘冬梅。而这些问题不解开,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发展,要么南辕北辙,得不到百姓支持;要么脱离当地实际,成了无本之木。

拉直问号,在决定具体项目之前,2020年4月开始,潘冬梅和她的团队使出了“笨办法”——走村入户进行田野调查。

涉及的问题包括:这里有哪些资源?有怎样的人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想干的是什么?

采集了哪些数据?

五大维度大数据碎片

“拼”出一张清晰“画像”

在信息采集表上,记者看到,除了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数据采集主要针对居民的需求展开,例如是否有培训意愿、目前的工作状态、目前的需求。

信息采集主要围绕五大资源维度展开,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项目资源。

“每个维度下还会有子项,譬如人才资源还分为匠艺人、技能人员、管理人才,全部表单有30余个。”潘冬梅介绍,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情况,公司专门组织了20多人的团队实地走访。

整个采集过程主要分为调研企业、走访农户和召开座谈会三种方式,摸查各类资源招商需求、农民培训就业及精准帮扶需求、农副产品销售需求、乡村企业合作需求等大量基础情况。

仅仅在平泉街道、平武镇及禾丰镇三地,他们就入户走访村民近2.7万户,共采集近6万条数据。

荷桥村第一书记邓勇几乎全程参与了这个过程。“工作量太大了。”这是他最直观的感受。

一个多月的采集工作结束,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接下来,是信息的录入、整理、分析,几十个人,在炎炎夏日,光着膀子又吭哧吭哧干了一个月,这堆大数据的碎片,逐渐为荷桥村“拼”出了一张清晰的“画像”:

——这里自然资源丰富,生态优美,但大部分都处于原始阶段,是沉睡的资源,不能很好地转化为产品。

——这里发展的愿望强烈,但资源供需信息不对称,资源诉求的不清晰,直接导致资源供需难以合理匹配。

——这里的资源分布广泛,但协同度不高,乡村产居体系缺位,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各方单打独斗,难以持续发展。

——这里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与产业匹配度不高,难以吸引人才,更留不住人才。

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号角,问题是前进的方向,找到了问题,解决问题就有了方向。

数据用来干什么?

七成信息指向同一目标:

乡村资源精准匹配市场

在信息梳理和整理过程中,一个细节引起了团队的重视。

那就是,如何实现乡村资源与市场精准匹配的诉求,占据了数据总量70%左右。“通俗地说,就是当地丰富的资源缺乏一个展示、生产、交易的平台。”在潘冬梅的认识里,这是荷桥的痛点,更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

于是,乡村会客厅项目应运而生。

具体来说,团队建议简阳将辖区内22个乡镇的乡村资源集合在一个场景内,构建出简阳乡村振兴工作中关于展示招商、产业融合、人才培训、利益联结、基层治理、新零售的示范,打造乡村资源的会客厅。

“这将解决每个区(市)县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即聚焦产业的研判,解决‘做什么’和‘如何集中示范’的问题。”潘冬梅说。建成后的乡村会客厅,“主人”是本土的乡村产品,包括自然风光、乡风民俗、农副产品,“客人”则是城市游客、商家。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是市场供需双方的一次默契地对接,也是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一次共鸣。

人才留不住是另一个尤为被关注的问题。在分析老百姓提出的建议后,公司对乡村会客厅进行了赋能,打造乡村振兴关联企业的聚集地。

以“先让容易回乡村的人回来”的思路为切口,将原本就致力于乡村发展的公司聚合起来,逐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链企业的集群,打造乡村的人才产业。

此外,企业还利用采集的信息搭建平台,将数据沉淀到后台,再经过筛选、运营和分析,应用到不同场景。比如根据村域一些留守儿童的需求情况,对接相应社会服务机构、公益机构等;了解到村民自身的技能情况或者兴趣方向,匹配市场就业机会或者结合他们自身情况提供更合适的技能培训。

无论哪个方向,都得益于数据的“精准制导”,这样发展的方向就更加清晰,减少了盲目性,提高了针对性和成功的概率。

尽管荷桥村的乡村振兴会客厅项目还在实施中,很难说就一定会成功,但数据评估的提前介入,已使项目具备成功的条件。

“乡村振兴需要这种精准的画像。”四川省“三农”问题专家郭晓鸣认为。

在他看来,历史上,农村很多产业项目的失败,核心在于游离于乡村实际,既不知道当地有什么,也不知道当地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完全是外地强加给当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既缺乏资源基础,也缺乏民意基础。

通过深入全面地了解,既掌握资源的家底,又掌握发展的需求,让工商资本和当地资源实现精准对接,这为项目的成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小村的“绣花功夫”

荷桥很小,面积仅几平方公里,3000多人。荷桥很大,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每一篇都是大文章。实现跨越,需要融入大格局,搏击大市场。顺利推进,还需要大智慧。

乡村会客厅项目的实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深谋而后动,下足“绣花功夫”。在项目启动之前,他们借助大数据思维,用脚来把功课做实做细。

下足“绣花功夫”,家底摸清了,方向明确了,共识凝聚了,不仅为乡村的资源本底“画像”,也为未来发展“画图”,从而少走弯路,减少失败几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党的一切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我们说发扬群众集思广益,绝不是喊喊口号走走过场,而是要诚心诚意、实打实做。

荷桥村的实践,正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案例,项目做不做,做什么,怎么做,都交给群众来决定,项目成果由群众共享。

新闻多一点

乡村振兴成都这样干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近年来,成都紧紧围绕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聚焦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紧扣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环节,狠抓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崇州市、龙泉驿区洪安镇、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等被评为全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先进县(市、区)、先进乡镇及示范村。

在规划制定和制度设计方面,目前,成都“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已完成,梳理了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成都市西部片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重大项目17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动员会暨“西控”工作推进会举行,发布机会清单、问题清单,研究制定《关于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

在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以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为核心、四级园区联创联建的发展格局,划定7个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核心起步区,加快推进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编制《成都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20—2025年)》;崇州市、大邑县等7个试点县(市)获批开展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试点。

在深化改革创新方面,郫都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3项典型经验、高新区“七权同确一张图”等4项改革做法获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等宣传推广,郫都区获批开展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推进以经营性资产为主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有经营性资产的村改革完成率达100%。记者钟文记者赵荣昌

责任编辑:邱波
网站地图    |    网站申明
值 班 电 话 :028-61528998
网站技术支持电话:028-85327632
为取得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1366X768及以上分辨率 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IE9.0及以上浏览器。